2018年3月26日 星期一

電梯簡報法

通常指只用10秒到30秒的時間傳達事情的概要或概況. 可以掌握以下四個要素

  1.  從why開始而不是what開始
  2.  重點在未來的結果而不是當下
  3.  知道和誰談話並預期對方反應
  4.  轉場收尾, 輕鬆的話題或簡單的問候
或者以另外的角度來說
  1.  說明問題 (why)
  2.  介紹腳色 (問題的用戶或解決問題的人)
  3.  提出解決方法
  4.  預期結果


Ref: 1. https://goo.gl/4TKBEZ
        2. https://goo.gl/KaBmpH

Soft Skill節錄

本文主要目的是用來紀錄自己看softskill後獲得的一些感想, 如果有興趣歡迎討論或者自己找書來看:) , 基本上本文每工作日更新.

第一章 職業

2. 把職業當作企業, 如何推廣服務(coding, management), 如何營銷,提升,思考客戶類型,提供整體專業服務
3. 定至少一個大目標, 大目標清晰,用小目標設定通往大目標的道路, 完成小目標(月週日目標), 大目標自己容易看到提醒與反省
4. 學習與人打交道, 讓別人感到自己重要, 永遠不要批評,換位思考, 避免爭吵
5. 面試前:找關 系獲得推薦, 面試中:技術,證明無須督處也能做好
6. 雇員,獨立諮詢師, 創業, 列出你的選擇並了解
7. 定義自己的專業領域,專業化越深,潛在機會越少,獲得機會越大. 選擇專業:有解決過哪些問題, 能專門解決嗎?特定的工作沒人能做或缺有經驗的人?哪些話題最常出現?那些問題你回覆最多?
8. 花時間思考喜歡的工作環境, 大中小公司的區別
9. 晉升:1. 承擔更多責任:負責不受重視的項目, 帶新人, 製作文檔流程, 簡化或自動化 2.引人注目: 紀錄每日活動,發給主管, 提供演講培訓, 發表意見 3.自學: 可以展現出自我價值,分享曝光自己 4. 成為問題解決者 5.關心office政治 但別花太多時間
10. 成為專業人士, 養成良好習慣 ,管理自己的時間.堅持對的事情, 評估事情的優先順序再工作, 追求自我完善達到高品質
11. 辭職前要先有轉型的計畫,準備好為自己工作, 以副業開始創業.追蹤工作時間,  自己創業後真正工作時間比原先長
12. 自由職業者:問認識的人找到客戶, 吸引式行銷:讓潛在客戶主動找上門,免費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通用規則:時薪應該是雇員時期的兩倍, 客戶沒說不行或太貴就提高價格XD
13. 開發產品: 1.先找到客戶 2. 測試市場 3. 從小地方開始 4. 開始
14. 創業:了解退場策略, 創業流程
15. 在家工作的問題 1.時間管理2.自我激勵:建立時間表與routine, 設鬧鐘專心15分鐘 3.孤獨感
16. 假裝能成功,保持自己能成功的心態
17. 如何寫履歷 1. 雇人寫履歷 2.履歷放到網路上,有創意, 以行動-結果表示, 校對
18. 別對單一技術過度狂熱,保持開放心態

第二章 自我銷售

19. 不管職業哪個階段都可以營造與傳播自己的品牌,取決於自己能給別人帶來怎樣的價值,讓人追隨或傾聽你
20. 打造引人注目的品牌, 品牌不只商標,而是對產品或服務的整體預期.品牌是一種承諾. 品牌有四個要素:傳遞的訊息, 視覺符號, 一致性, 曝光度. 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定義自己要傳達的信息與市場, 創造口號描述自己的品牌(*電梯簡報法)
21. 創立成功的blog, 除了便宜又簡單的宣傳自己, 可以提高溝通技巧,組織思想轉化為文字.  成功的方法:持續寫, 確保高品質. 不知道寫甚麼可以與別人展開對話或辯論. 提升訪問量可以透過在其他人blog有意義的討論,有機會就分享自己的blog. 社群網路簽名檔放link, 放到網路論壇.
22. 為他人增加價值, 給人們想要的東西.工作成果90%做成免費的,免費的回報更大.可以視為對未來收費的投資
23. 善用社交媒體,培養社交網絡, 提供有用或有趣的信息.保持活躍度:選定特定平台, RD可以選twitter/ LinkedIn而非Facebook/G+.
24. 演講,報告,培訓: 練習演講,先從團隊的分享開始,尋找演講機會.培訓可以建立自己的聲譽
25. 出書,寫書可以營造出專業的形象, 並且提高聲譽. 明確的市場需求, 事前樹立聲譽累積粉絲,準備大綱給出版社. 也有管道可以自行出書
26. 不怕被看成傻瓜, 多練習別放棄, 持續前進並堅持

第三章 學習

27. 自我學習: 大致瀏覽-開始實踐-回頭學習-重新實踐-分享教學他人
28. 十步學習法: 先確定如何開始, 學習範圍, 基礎知識. 十步: 1.了解全局 2.確定範圍 3.定義目標 4.尋找資源 5.建立學習計畫 6.篩選資源 7.開始學習 8.動手做 9.全面掌握學以致用 10.教學
29. 1-6只做一次, 7-10針對5訂立的計畫循環. 第2點將大主題切為小主題 ,第3點定義成功的目標
30. 7.只學可以動手做的部分,別學太多 8.動手做發現問題 9.透過學習解答找到的問題 10.用自己的話教別人
31. 找到一位導師, 1.導師有做到我想做的事 2. 導師有幫助別人做到我想做的 3. 導師取得了可展示的成就 4. 能與導師相處並充滿智慧, 尋找可以透過身邊, 公司前輩或網路上,或交換需求
32. 成為導師: 得到成就感,深入學習與領悟, 徒弟可能會幫到妳,自身成長
33. 教學: 以謙虛的角度看待問題, 以權威的口吻解釋問題. 練習將不連貫的知識組織並說出.
34. 學位:有學位較容易不受職位限制,較容易有進入行業的方法, 沒有也可以考慮認證.
35. 找出自己的弱點:1.哪些工作花最多時間 2.哪些可以改進的重付勞動 3. 哪些沒有理解的東西 4.答不出來的面試題 , 定位問題後花時間學習直到掌握他

第四章 生產力

36. 專注: 練習保持專注, 習慣專注的感覺
37. 提出生產力提升計畫, 從季計畫,月計畫,周計畫(kanbanflow), 日計畫, 將計畫寫成卡片放進日計畫裡, 有變動移動到下個周計畫. 隔一段時間休息
38. 番茄工作法: 設定25分鐘"專注"工作5分鐘休息. 重點是規劃一天要完成幾個番茄鐘並且設定要完成的數量.熟悉了之後會學會如何設置優先順序
39.

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Mastering CMake Chapter 3


第一章第二主要說明為甚麼要用CMake與跨平台, UI的使用方式, 在這裡就不說明了. 從這篇開始主要從第三張開始說明我抓到的重點

Chapter 3.1
  • cmake 的最底層是source code, 主要是C 或 C++ . source code可以組成target, target通常是可執行檔或 library . 
  • 目錄用來存放source code並且有一個 CMakeLists檔案, 可以用來產生一個或多個target
  • 每個目錄有一個local generator來負責產生Makefile
  • 所有的local generator共享一個global generator來負責整個build的過程, global generator被cmake 產生並且驅動
  • cmake被command line呼叫後會產生一個cmake class, 並且根據使用的generator (例如 Makefiles in Unix系統) 來產生對應的global generator, 之後便交由global generator來管理每個configuration 與產生所有makefiles,至於產生makefiles則是根據不同的目錄由產生不同的local generator來處理
  • CMakeLists 由 CMake command組成. 每個command是Cmake程式中的一個class, 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InitialPass與FinalPass, 
    • InitialPass 將command的參數送進cmake class的instance中, 並且表現出他的操作. 而大部分的command沒有FinalPass, 
    • FinalPass主要是整個專案所有的command的InitialPass都處理完後才會開始處理, 主要是負責一些在InitialPass中還無法使用的global information. 
    • 當所有的InitialPass與FinalPass都載入cmake 中後便可以產生makefiles
Chapter 3.2  Target
  • 整個cmake最重要的就是target, 以下cmake command可以產生target
    • add_library
    • add_executable
    • add_custom_target
  • 舉例來說, 使用a.c, b.c來建立一個靜態library的指令如下
    • add_library(foo STATIC a.c b.c)
      • 在這個指令之後, foo這個target 名稱可以在此專案的其他地方當作library使用
      • add_library選擇的模式有三種, STATIC, SHARED, MODULE
      • 其中Module模式產生的library在大部分的OS中與shared library類似,但在OS X中有差異
      • 如果不選擇模式, 預設會是STATIC, 但可以透過CMAKE設定變數BUILD_SHARED_LIBS來改變預設是STATIC或SHARED
  • target會紀錄general properties, 可以透過set_target_properties , get_target_properties或 set_properties, get_properties來設定或查看, 最常使用的properties是用來設定Link_flags
  • target 使用 target_link_libraries來儲存所需要的library清單
    • target_link_libraries的參數可以是library的名字, library的路徑 或者是透過 add_library指令產生的library名稱
  • 每個CMake產生的library會紀錄所有此library的相依library, 所以可以透過target_link_libraries把 B library link到 CMake產生的A library, 在透過target_link_library把A link到 執行檔E, 這樣E就會link到 lib A與 lib B
Chapter 3.3 Source Files

  • source files的結構與target很像, 主要是用來存filename, extension與 general properties.
  • 可以透過set_source_files_properties 或 get_source_files_properties來設定
  • 常見的properties如下
    • COMPILE_FLAGS : compile flags, 包含 -D或-I
    • GENERATED : GENERATED property表示這個source file是在build的過程中產生的, 這樣cmake在處理相依性時會與一般檔案不同, 因為在cmake開始執行時這些檔案是不存在的
    • OBJECT_DEPENDS : 用來加入這些source file 應該相依的其他檔案, 此指令較少使用
    • ABSTRACT WRAP_EXCLUDE : cmake不直接使用這個properties, 某些loading command或extensions會根據此properties來決定把c++的class包裝成其他語言




待續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Opensource licences 簡單比較



目前使用opensource開發,商用都會遇到是否要開放原始碼的問題導致在選擇opensource license時都要特別小心. 現在主流的license主要是MIT/BSD/Apache/LGPL/GPL, 以下將會針對這五種進行簡單的比較

介紹的部分可以參考wikipedia的說明:
Apache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Apache%E8%AE%B8%E5%8F%AF%E8%AF%81
BSDhttps://zh.wikipedia.org/wiki/BSD
GPLhttps://zh.wikipedia.org/wiki/GNU%E9%80%9A%E7%94%A8%E5%85%AC%E5%85%B1%E8%AE%B8%E5%8F%AF%E8%AF%81
LGPLhttps://zh.wikipedia.org/wiki/GNU%E5%AE%BD%E9%80%9A%E7%94%A8%E5%85%AC%E5%85%B1%E8%AE%B8%E5%8F%AF%E8%AF%81
MIT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cad=rja&uact=8&ved=0ahUKEwjRpv3g657XAhXBjLwKHZSlA-UQFgglMAA&url=https%3A%2F%2Fzh.wikipedia.org%2Fzh-tw%2FMIT%25E8%25A8%25B1%25E5%258F%25AF%25E8%25AD%2589&usg=AOvVaw14b0TXC_VYEFDJVFusGH20

擷取重點來說,
GPL是只要有使用到就必須開放原始碼, 具有感染性,
LGPL則是只要不針對LGPL保護的部分進行修改就可以使用在商業用途, 例如引用library但針對自己的需求修改library後重新編譯使用,個人的內容也必需要開放原始碼.
BSD需要在文件內附上引用的license說明, binary檔需另附說明檔案, 不可使用創作人的名稱或機構當做產品名稱
Apache需要在文檔內附上license說明, binary檔需另付說明文件
MIT需附上license說明,binary需另付說明文件, 原創作者有權利修改原創作的內容

以採用的優先選擇傾向  BSD=Apache>MIT>LGPL>GPL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ROS 概論 (Robotic Operating System)




        ROS(Robotic Operating System)是近年來成長相當快速的開放式操作系統,屬於BSD授權的範圍, 在日本與美國等地有相當多所大學根據ROS來進行機器人或機械手臂的開發。ROS發展的概念是基於"站在巨人的肩膀"為基準點出發, 意思是當我需要開發一種機械手臂特定的應用, 為何要從馬達控制開始寫起。 相對的, 只要提供一種介面,能夠介接所有現有的已完成的功能, 用戶就只需要專注在自己所想要完成的功能上, 進而大幅縮短時間並完成目標。

        所以ROS所提供的,是一種元件與元件溝通的通訊協定, 透過底層DDS所提供的即時資料交換的方式達成一對多元件間的溝通。 如下面的圖所示, 一般的用戶只要透過ROS所提供的library來呼叫特定的API進行資料傳輸, 不需要額外費心傳輸方式便能讓其他也透過ROS來介接的元件收取到特定Topic所提供的資料。
「ROS DDS」的圖片搜尋結果

        提個題外話,根據Open Source Robotics Foundation 所提供的資料(OSRF是ROS主要的開發者與維護者), 如果依照IP位址來判斷一個國家發展ROS的程度的話, 美國及中國分別是一二名,台灣則排名第七,還勝過韓國。甚麼,我有看錯嗎?台灣在機器人開發上還贏過韓國,怎麼沒有感覺?根據合理猜測因為中國有網路限制的關係連線到OSPF需要做跳板的動作,所以這些所謂的台灣開發程度很有可能是中國那邊的開發程度某部分灌水而來XD

        日後會再根據ROS自己使用或摸索的經驗不定期update一些資料...

DDS 概論 (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s)




DDS (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s)資料分散式系統, 是由OMG組織定義的"機器對機器"通訊標準, 目標希望能透過可擴充性, 及時, 高效率與資料交換而設計的Publish/Subscribe(發佈/訂閱)的協定。主要用於金融交易,航空控制,智慧電網,大數據與IOT的應用層面。

        所謂的Publish/Subscribe(Pub/Sub)架構是 發佈者 並不特定將資料發送給特定的用戶, 而是透過將發布的訊息設定不同的Topic(話題)發送出去, 而Sub可以根據感興趣的Topic來接受一個或多個有訂閱的Topic。相對於傳統的收送網路而言, Pub不需要等待特定的用戶回應, 也不必等到接收對象擁有網路連線的能力才發送, 更不用管網路上接收的用戶是否過多的問題。

DDS協定描述了兩種層級的介面
  1. "低資料集中的發佈定閱系統層"(lower Data-Centric Publish-Subscribe  a.k.a DCPS),目標是有效率的傳送適當資料到適當的用戶端
  2. 非強迫的"高資料本地再建構層"(high Data Local Reconstruction Layer, a.k.a DLRL), 提供應用層能夠簡單的整合DDS功能

        日後會再不定期提供相關的知識或經驗 :)